关于因材施教的原则


苏老师谈教育

 

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,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,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、浇水和培养教育,这叫“因材施教”。

一方面,孩子的天生资质不同,有的孩子数学资质天生优异,有的孩子对数学不敏感;另一方面,由于父母的引导方向不同,有的孩子在低年级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数学基础知识,有的则起步较晚。因此,我们招生时,要尽量了解孩子的学习经历与现有的数学水平,然后根据我们的判断与测试,把孩子放到合适的班级中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们还会根据孩子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班级,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,学习效率最大化。

我们认为孩子天生素质是不同的,天生的能力取向是不同的。在我几十年来学习与教学经历中,接触了难以计数的学生,以我的观察,在加拿大中小学教育这一环境中,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,可分为以下五个组别。这种划分方法是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,不是来自任何现成的教育理论,这种划分方法不是一种空洞理论,而是能够与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总结。

第一组,数学资质优异者:对这一组同学来说,10年级时完成AP Calculus的学习是不太困难的,有的甚至能够在9年级时完成。在数学竞赛方面能够收到AIME、CMO、或USAMO竞赛的邀请。这部分同学的升学目标应该是,加拿大著名大学的著名专业或欧美的著名大学。

第二组,数学资质较好者:这部分同学能够很好地完成在校的任何课程,能够在中低端数学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。这一组的同学能够进入加拿大著名大学的知名专业,如果综合素质较好,也有相当一部分具备进入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实力,

第三组,数学资质中等者,这部分同学通过训练和准备,能够完成大学的工程类、财经类等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学习。

第四组:数学资质较弱者:通过充分准备能够完成非工程类专业的大学学习。如果只从在校成绩看,在这一组中,也有一部分能在学校取得非常好的数学成绩,但是,加拿大高中的数学成绩不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数学能力。

第五组:数学学习困难者,即使在这一组同学中,也有在校成绩较好的例子,但是他们很难学懂与数学相关的大学课程,如果要上大学也不要选择需要较多数学的专业。哪一类孩子可以归到这一组?这不能一概而论,只能通过教学过程来甄别。比如,根据我的教学经历,我曾经有几个来自加拿大Gifted Program的同学,也可归到这一类,这似乎难以理解,但是却是事实。

这种分类方法不是基于任何现成的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,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,对我们的教学思路很有帮助。另外,这里的“数学资质优异者”, 不包括数学天才。对数学天才的培养教育,应该有一套完全不同的方法,由于不具有普遍性,不在这里讨论。